一个都不能少:六老汉治沙|米兰体育网页版·官方网站
2019年3月29日,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以“六老汉”为代表的三代职工因世代推进治沙造林事业,被中宣部授予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。古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,上世纪80年代初,当地六位老汉为保护家园免受风沙侵袭,毅然走进沙漠植树造林。
38年随风而过,“六老汉”子孙三代齐心协力,将漫漫黄沙变为绿洲。摄影/高志强38年前,这里寸草不生,被称作“八步沙”。
“八步沙”是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,沙丘以每年7.5米的速度向南推移,吞噬农田和村庄。过去38年,以“六老汉”三代人为代表的治沙人完成治沙造林21.7万亩,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.6万亩,古浪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。这六位老汉分别是:郭朝明、贺发林、石满、罗元奎、程海和张润元。
“沙丘向着村庄跑,每年逼近七八米,压田地,埋庄稼,‘一夜北风沙骑墙,早上起来驴上房’……”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讲起当年治沙的经历,显得云淡风轻。今年78岁的张润元,是当时六人里最年轻的。当年,不甘心家园被沙漠吞没,他们以联户承包的方式,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,进驻沙漠。
沙漠离家远,为节省时间,“六老汉”吃住都在八步沙。张润元说,每人带点面粉、干馍馍和酸菜,用石头支起锅。
他们没有住处,就在沙地上挖一个深坑,上面用木棍撑起来,再盖一帘茅草,就成了“家”,当地人把这叫“地窝子”。图为2019年4月1日,古浪县十道沟治沙点,治沙人从周边聚到一起,在沙窝里分享自带的干粮和水。
种树头一年,靠着一头毛驴、几把铁锹,“六老汉”造下一大片树林,可一场大风让大家的辛苦泡了汤。他们开始寻找新的造林手段,发现用麦草挡住树苗的土办法可以提高植树的存活率。
“一棵树,一把草”,成了治沙的法宝。六老汉看到了希望,继续扎根沙漠,一干就是10年。
而用麦草压沙的方法则沿用至今。时光流逝,八步沙渐渐变绿,六老汉的头发也白了。
1991年、1992年,贺发林、石满相继离世。再后来,郭朝明、罗元奎老汉也去世了。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走了四个,剩下的两位也因为年纪大干不动了,但治沙任务还没有完成。老汉们早想到了这一天,他们达成协议,每家人指定一位后人继续治沙,于是就有了第二代、第三代治沙人。
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今年67岁,他每天都要来和工人们一起压沙。2003年,7.5万亩的八步沙根治完成,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,向腾格里沙漠三大风沙口黑岗沙、大槽沙、漠迷沙进发。截至2015年,他们累计完成治沙造林6.4万亩,封沙育林11.4万亩,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。2019年3月中旬,郭万刚和伙伴们受邀去北京录制“时代楷模”颁奖仪式。
出发前,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不是买一身新衣服,而是安顿好今年开春第一个治沙项目。郭万刚的左耳耳膜穿孔已严重影响听力,在北京录节目的间隙,他前往医院诊疗,最后却没有做手术。
因为做手术需要十多天,沙漠里还有一大摊事等着他。今年春季,他们计划治沙2万亩,全年计划治沙超过5万亩。
成为“时代楷模”后,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。人群中,郭万刚等治沙人向大家讲解八步沙38年治沙经历时,有人认出他们来,悄悄说:“穿得和地里干活的农民没啥两样。
”郭万刚咧嘴一笑:“我们本来就是农民嘛”。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已经治沙28年,仍然奔忙在治沙的第一线。在无垠的沙漠中劳作,贺中强老汉通过在沙地上练书法来排解寂寞。
他十几年间不停治沙,也不停书写,练得了一手好字。贺中强的父亲是“六老汉”中的贺发林,也是首个离世的第一代治沙人。父亲临走前嘱咐贺中强,让他管理好八步沙的几棵树,这成了他多年来的信仰。
贺中强向父亲承诺:“治沙造林,守住八步沙。”如今,年轻的第三代治沙人也挺进了沙漠。33岁的第三代治沙人郭玺每天在治沙点忙碌,脸庞晒得焦黑,紧握梭梭苗的双手粗糙似树皮。
八步沙林场有六个护林站,只有20多人,挨个走一圈需要一周时间。最远的治沙点距林场80多公里,夏天往返一趟就会被晒得黢黑。经过八步沙三代人38年的坚守和治理,古浪县有了防卫风沙侵袭的生态屏障,黄花滩移民区的农业产业在大漠中有了保障。
2019年4月1日,在古浪县八道沟治沙点,一只雄鹰在飞翔。古浪,藏语意为黄羊出没的地方。近几年生态好转,黄羊偶尔可见,雄鹰、野兔等野生动物在沙漠中可以经常见到。
这些年,八步沙林场也在努力转型,从过去单纯治沙转而向沙漠要效益。近几年,林场利用各种绿化工程项目,每年为周边农民发放各种劳务费用近千万元。4月1日,在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,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和村民用大型机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,这是八步沙林场生态和经济双赢的项目。
近些年,林场通过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和枸杞等,带动近1000户周边农民脱贫致富。4月3日,一群鸡在八步沙林场溜达觅食,这是八步沙以副养林的品牌“溜达鸡”。目前,“溜达鸡”的品牌和效益初步显现。如今的八步沙林场,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,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宝藏。
“我叫郭维乐,郭万刚是我爷爷。我以后要考中国最好的林业大学,还要回八步沙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治沙。
”在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,第一代治沙人郭朝明的曾孙郭维乐向同学讲述曾祖父的治沙故事时,这样说道。经过38年的努力,绿色在沙漠腹地逐步延伸,治沙造林的精神也在人们心中传承。
本文关键词:米兰体育网页版·官方网站,网页登录入口
本文来源:米兰体育网页版·官方网站-www.lanhaima.com